为客户提供机器人换人整体化解决方案
机器人的普及已经成为常态,成本是推动增长的因素之一——机器人的平均售价在过去30年下降了一半以上。此外,新兴市场对自动化的需要也非常迫切。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强劲发展势头,终端与其他组件的制造商正迎来巨大的增长机会
过去几年,工业机器人行业一直处于上升阶段。2012年到2017年,全球操作工业机器人的安装基数年平均增长10%。2017年,全球机器人年出货量飙升至381000台左右,是2012年的两倍多。许多单调且乏味的工作任务,现在已经基本由机器人承担。随着技术进步,机器人也开始被用于处理更复杂、 度要求更高的工作。例如,拥有激光视觉系统的机器人可以 地将车门安装到车身上。技术进步与经济因素促使企业更加认真地对待工业机器人。
2017年,工厂和其他商业场所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经超过200万。在良好的经济条件下,未来5年预计年增长率为14%,到2023年,安装基数将达到440万台左右。随着工业机器人手臂安装基础的增长,末端执行器制造商将迎来巨大的市场。安装在机器人手臂末端的设备,以及其他执行特定任务的自动化机器。这些设备包括夹持器——用于握住和操纵物体,以及末端工具(end-of-arm tools, EOATs),一种复杂的夹持系统,用于处理大型或精细的部件。不断创新的应用使得这两个细分市场增长前景明朗。到2023年,夹具和EOATs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0亿美元,是2017年的两倍多。机器人末端的夹持工具和EOATs市场相对分散。制造商通常专门为这些设备(主要是机械、真空或磁铁)创建一种或多种基本格式的工具。还有一部分则生产定制产品。例如,德国制造商Schunk以制造金属夹持器而闻名,而Piab则以生产真空设备而闻名。除了提供完整夹持器和EOATs的公司外,一些供应商还专注于提供子组件,比如提供夹持器夹紧所需能量的执行器。除了与终端执行器需求有关的一般市场趋势之外,在地理和行业两方面都呈现出某些有趣的增长模式和市场动态。
全球机器人安装基地将出现强劲增长,新兴市场尤为明显。中国的自动化程度正大幅提高,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“中国制造2025”计划的刺激。该计划旨在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自动化程度,将中国转变为全球大的制造业强国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该计划要求中国市场的机器人产量达到2020年15万台,以及2030年40万台。中国已经实现机器人密度(每万名员工对应机器人数量)从2010年的15增加到2017年的97。但这一数字仍远低于发达市场,如德国、日本、韩国和美国。根据趋势报告,中国相比其他新兴市场取得了更大的进步。随着中国逐渐跟上全球同行的步伐,机器人市场可能会出现新的强劲增长年份。
由于中国机器人基数的增加,2018年到2023年的末端工具需求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5%,占全球市场预期增长比例的45%。到2023年,夹持工具与EOATs的51亿市场价值中,中国将占据超过10亿。
在研究特定行业与机器人发展的关系时,也发现了类似的动态,其中一些细分市场显示出比其他细分市场更大的增长潜力。汽车行业拥有大的机器人安装基地,其次是电子行业,这些行业将继续是大需求来源。2017年,汽车行业机器人销量增长22%,达到约125700台的新高峰;同年,电子行业的销量增长了33%,创下约121300台的新高。由于汽车和电子行业预计仍将在自动化领域保持 地位,它们将继续主要贡献针对行业的特定末端工具市场需求。
企业通常会在引进新的自动化生产线,或决定对现有生产设备(包括机械臂)进行改造或大修时,大规模采购末端执行器。同样,当企业必须重组生产线以支持新产品或更新产品,或者当企业对自家产品进行革新时,会产生对夹持工具和EOATs的需求。虽然公司也会因为一般的磨损而购买机器人部件,但对末端执行器供应商来说,由于大多数部件都有保修期限较长,这并不能构成一个很大的收入来源。此外,末端执行器的使用寿命也往往比规范中定义的预期寿命长得多。
当涉及采购时,组件价格通常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。这对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来说尤其如此,一旦生产线发生故障,他们需要承担更高的中断成本。出于同样的原因,可靠性始终是关键的问题。由于夹具和EOATs仅约占自动化总成本的3%,即使选择价格较高的供应商对购买方的成本的影响也相对较小。
仿生机器人的 度令人惊叹,技术进步使得企业可以逐渐把一些困难、危险且耗时的任务从工人手中转移到机器人手中。随着这一趋势的加速,投资者和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商都处于市场有利地位。当然,重大技术进步也可能会扰乱机器人零部件行业,就像它们在其他行业引发的革命那样,并将需求转向意想不到的方向。很难预测这种破坏会否成为现实,但是行业利益相关者需要密切追踪所有的技术发展。